第二部分能谱CT多参数与进展期胃癌脉管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目的结合进展期胃腺癌的分子及临床病理特征,研究进展期胃腺癌原发灶及正常组织内能谱CT碘浓度及40-70keV能谱曲线斜率与脉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42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腹部能谱CT检查图像。首先,在轴位薄层CT图像上用最大层面全肿瘤法勾画肿瘤原发灶、圆形ROI测量正常胃组织及同层面Selleck Belinostat腹主动脉,在碘图上分别自动获得以上部位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碘浓度(IC),计算病灶和正常胃壁碘浓度与腹主动脉碘浓度之比,即标准化碘浓度(nIC);在40keV和70keV单能量图像上分别测量感兴趣区的CT值,计算出动静脉期的能谱斜率。之后,取术中切除的组织标本,分别提取胃癌原发灶以及正常组织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荧光定通常量RT-PCR检测VEGFA,VEGFC等脉管生成指标的相对表达量;将所有胃癌蜡块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CD34以及D2-40抗原分别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表达量。比较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间能谱CT参数和脉管生成分子表达的差异(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并进行能谱CT参数selleck产品和脉管生成分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TNM分期,脉管浸润状态。胃癌能谱CT参数对脉管浸润的检验效能应用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作为其评估价值的判断标准,并选择最佳的诊断阈值,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双期能谱CT胃癌的IC值、nIC值和斜率值均高于正常,RT-PCR法测定的癌组织中VEGFA,VEGFC的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胃粘膜。